我偶尔聊时事,不成系统,也不打算成系统。有读者不赞同我的观点,也有读者出于好意认为我不该写此类文章。我在之前一条评论中说过:「若站内哪篇文章对你有用,请享用;若站内哪篇文章你不认同,请忽略。若你实在无法接受我的言论,连求同存异或忽略也做不到,请拉黑。」
「Black Lives Matter」 vs 「All Lives Matter」
从字面意思上说,「All Livers Matter」 是「所有人的命都重要」,自然也包括黑人的命。凤凰卫视驻华盛顿记者王汝冰在 Rockville, MD 采访的视频中,一位和女儿共同参加 Black Lives Matter 游行的华人家长就表示:「(I told my daughter that) ‘all lives matter,’ regardless of color.」
但是,如果你在社交媒体上使用 #AllLivesMatter 标签、或者在抗议活动中打出 「All Lives Matter」 横幅,可能会被 BLM 支持者责难甚至攻击。原因:Context 。语境和上下文很重要。作为抗议运动,「Black Lives Matter」 的含义是「我们认为黑人在美国受到了系统性的歧视、黑人的命不被当成人命。我们想发出声音:『黑人的命也是命』。」而 「All Livers Matter」 是对 #BLM 运动的 counter protest,其含义是「我们认为黑人没有受到系统性的歧视,大家的命都是命,不要单独把『黑人的命』拿出来耍流氓。」
打个比方来说:「保护医生权益」和「保护医患双方权益」,从字面上来看毫无冲突、后者包含前者。然而,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比如眼科专家陶勇无缘无故被患者砍伤,假如医护界上街游行抗议,口号是「保护医生权益」,而你跑到其中打一条「保护医患双方权益」的横幅,轻则会被认为不合时宜,重则……可能会被打。
简言之:
- 若你认为「黑人在当今社会受到了系统性的歧视」,可支持 「Black Lives Matter」 。
- 若你认为「黑人在当今社会没有受到系统性的歧视」,可支持 「All Lives Matter」 。
作为活动标签,二者并不兼容。用错了可能引起误解。
「All Lives Matter」 的中文名称
- 「黑命贵」是糟糕的翻译。比这更糟糕的翻译是「黑命至上」。
- 「黑人的命很重要」字面意思正确,但跟英文一样容易引起误解。
- 「黑人的命也是命」字面意思并不完全符合,但更符合抗议活动的含义。
George Floyd 是英雄吗?
不是。他只是受害人。他并未反抗,不是反抗警察暴力的英雄。
George Floyd 是罪犯吗?
不是。只有法庭宣判之后,一个人才有罪。
- 当天店员怀疑他用假钞而报警,他根本没等来上庭的机会,自然也不是「罪犯」。
- 若他之前犯过罪,只要他已经服完刑,那么他现在就不是罪犯。
- 若他之前被定罪、服刑期间越狱出来在逃,那么他现在仍然是「罪犯」。
George Floyd 的尸检报告怎么说?
他的死因对于量刑可能重要。对于民众的愤怒和抗议活动来说不是很重要。
在三名警察完全压制、受害人自始至终没有反抗拒捕的情况下,当事警员非常危险地用膝盖长时间跪压受害人脖子,罔顾路人多次呼唤「检查他的脉搏」、「他要死了」、以及受害人多次呼救「我没法呼吸」,甚至在受害人已经失去意识、不再动弹之后,仍然继续跪压一分多钟。不管受害人是身体健康、还是体弱多病、还是嗑了药,不管事后查出来受害人是好事做尽的古天乐、还是 FBI 通缉的要犯,都无法改变涉案警员行为之危险、之恶劣、以及让人愤怒之程度。
为什么人们向罪犯下跪?
George Floyd 不是罪犯。也不是英雄。是受害人。
单膝下跪不是道歉、不是臣服,是抗议,起源于 2016 年 NFL 球员 Colin Kaepernick(黑白混血)为抗议警察暴行,在奏国歌时单膝下跪。他因此被总统 Trump 狠批,也葬送了自己在 NFL 的前程,但 Nike 此后支持他,为他做了大幅广告。
打砸烧抢怎么算?
举个极端的例子。 2013 年,波士顿马拉松赛事,两名本土恐怖分子引爆自制炸弹,杀死 3 人、伤数百人。我们是应该谴责这两名恐怖分子,还是谴责波士顿马拉松赛事,或者是赛事的组织者?
死了一个黑人,引起如此剧烈的抗议示威,远远甚过杀死十多万人的 COVID-19 疫情,最大的原因是这个事件引爆了很多人心中的怒火。若不解决社会根源问题,缓和种族矛盾和警民矛盾,反对抗议示威是没有用的 — 不能「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我微信朋友圈里有很多人旗帜鲜明反对 #Black Lives Matter 以及本次示威活动,也有不少人明确支持该运动。目前为止,不管是哪一边,我还没见过谁支持在抗议活动中出现的打砸烧抢。在这一点上,我的朋友圈还没那么极端。我前几天去 Vienna 镇上买 Pizza 遇到几拨举着牌子的抗议人士,也是和平进行。
撤销警局?
本次抗议活动的肇始地明州 Minneapolis,市议会表示警局问题积重难返,13 名议员有 9 名支持撤销警局,建立「新型公共安全模式」。我对社会变革持开放心态,可惜在我读过的几条报道中看不出来他们究竟打算如何维护社会治安、「新型模式」如何运作。所以我对他们持怀疑态度。
警察扎胎
反对警察暴力和种族歧视的抗议如火如荼,民众又拍到全副武装的明州警察在 Minneapolis 的多处停车场将没有人的车扎胎,州公安部发言人称此举是为了防止有人在游行示威时危险驾驶,并造了一个词叫「战略性给轮胎放气」(strategically deflated tires)[报道、报道]。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双子城的市议会认为警局问题积重难返,多数议员支持撤销警局了。谁下的命令扎胎,脑子怎么想的?哪位读者在明州生活,能否反馈一下:当地的警察是否平时都这么虎?警民关系很糟糕么?
我所在的华府地区
我生活在华府郊区 Northern Virginia,这里比较多元化,种族关系和警民关系不是很紧张,仍然也会有冲突。就在前几天,6 月 5 日,本郡警察用电击枪制服了一名没有任何不法或挑衅行为、只是看上去行为有点怪异、可能神智不清(也许有精神障碍)的黑人。涉案警员于第 2 天被逮捕起诉。
在「削减警方预算」的呼吁声中,我看到有观点称,此类事情占出警的比例不小,当事人需要的是专业人士的帮助,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到心理健康、医护急救等领域来帮助民众、解决问题,而不是派遣未接受过此类训练的警察前去执法。
人身攻击
在本网站,你跟我意见不同没关系。我并不介意。但出言不逊和人身攻击删无赦。
在现实生活中,不管你是支持 Black Lives Matter,还是支持 All Lives Matter,还是根本不关心这些事情(nothing matters),那是你的权利。但人身攻击不但错误、危险,而且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6 月 2 日,三名青少年在华府北郊 Bethesda 的一条 trail 上发支持 George Floyd 的宣传单,一名白人男子与三人发生争执,先是抢夺小姑娘手中的宣传单,接着用自行车冲撞拍摄的男孩。
这名男子迅速被人肉识别,随后被供职的公司开除、被警方逮捕并起诉二级袭击。
要抹掉历史吗?
我在的 Virginia 属于南方。几天前,民主党州长 Ralph Northam 宣布将移除首府 Richmond 著名南军将领 Robert Lee 的雕像 [报道](但随后被法官叫停 [报道])。今天又看到新闻说,HBO 撤掉了经典电影《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该电影常被批评美化内战前南方的蓄奴生活 [评论]。近 100 年前的艺术作品,难道要因此失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