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趁感恩節、聖誕節長假回到家鄉探望家人,但回到美國往往第二天就要開始工作了,以下會根據我的經驗介紹如何調整時差,讓從國外回來的你更有精力工作與讀書,避免受到時差之苦。
美國東岸與台灣差距了 12 小時(冬季是 13 個小時)、而西岸也與台灣也差距了 9 小時(冬季是 10 個小時)。過去媽媽第一次至東岸找我,調了快一個禮拜的時差;後來至西岸找我,時差適應快很多,依我的經驗來看西岸比東岸更容易調整時差。而年紀越大的人越難調整時差,可能要三天至兩周的時間。
每個人自身有一個生理時間可以調整時差,而時差可以導致於下午昏昏欲睡,晚上張著眼睛還是睡不著、又或是食慾不振,以下是我的作法:
出發前
- 避免接觸太多光線:人體的生理時鐘是跟著太陽的規律來調整,因此出發前避免接觸太陽將有利於調整時差,可以白天外出時戴著太陽眼鏡、戴遮陽帽可以減少時差影響。
- 事先調整睡眠:可以於上飛機前幾天,慢慢先調整作息。
上飛機
從登機起按照目的地的時區吃飯與休息,並定時在機上藉著上廁所定期運動一下,另外戴上防隔音的 Bose 耳罩、與眼罩,避免干擾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美國回台灣
由美國回台灣基本沒有太多的時差問題,我都是搭半夜的飛機回家、白天到台灣,回台灣的當天就逼自己到處活動、不睡午覺,到了晚上九點自然就會累了想睡覺,睡一覺隔天就很正常了。
台灣回美國
- 深夜的班機:前半段睡、後半段不睡
由台灣飛美國基本都是晚上的班機,假設從台灣時間晚上上飛機、晚上抵達舊金山,我一到飛機上馬上逼自己睡覺,機上的第一餐(台灣的晚餐)我通常不吃,而快到舊金山的晚上我會開始吃飯,而當快到美國的晚上便多看很多部電影,待回到美國時九點後再好好睡一覺。 - 白天的班機:前半段睡、後半段不睡
則與上面相反,若從台灣時間白天上飛機,白天抵達舊金山,我一到飛機上便看電影打發時間不睡覺,而快到舊金山的時候開始睡覺並迎接白晝的來臨。
到達美國
- 出門活動、曬太陽:可以於白天時到處走走,可以更快融入當地時間。下午累的時候就撐過去,等晚上再睡即可。如果隔天有上課或上班就很好,可以克制自己想睡的衝動。
- 服用褪黑激素 Melatonin:藉由服用褪黑激素會讓你想睡覺,於睡覺前服用,但用藥可能會對身體產生副作用,建議與醫生事先諮詢。
Last update on 2023-09-26. Affiliate links and images from Amazon Product Advertising API. This website is an Amazon Associate. We earn from qualifying purch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