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首页 » 阅读|新闻 » 《自然》:为什么美国边境对中国研究人员而言仍然是「恐怖之地」

《自然》:为什么美国边境对中国研究人员而言仍然是「恐怖之地」

《自然》杂志昨天发布长文,讨论「在备受争议的『中国行动计划』结束两年后,学者们描述自己被当作间谍对待、人才流失以及令人窒息的科学氛围。」题图为 MIT 陈刚教授,来自 MIT 官网

###

去年 9 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裔工程师,从加拿大的一次会议乘飞机返回他在美国的大学时,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的中转站遇到了意外情况。机长要求每个人向登机口的海关人员出示护照。这位拥有中国护照和美国绿卡的工程师估计自己被拘留了 90 分钟,并被要求分享他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密码或交出他的设备。他回忆说,自己被问及有关研究、合作以及最近与中国同事发表的论文,以及他们研究的任何技术是否被转移到其他地方。

这次令人不安的经历,促使他从与中国合作者的联合出版物中撤回自己的名字。「在这件事发生之前,我考虑过更换护照成为美国公民,但现在我不确定了,」他补充道。「他们把我们当间谍。」

在另一起事件中,麻省理工学院(MIT)陈刚,因涉嫌隐瞒与中国的关系而于 2021 年被捕。这些指控在 2022 年被撤销,其他很多被讯问的研究人员想听取他的意见。「边境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是一个恐怖之地,」他说。「大多数人不想公开分享他们的故事。」《自然》杂志采访了几位有关华裔研究人员遭受类似讯问的学者。由于担心职业报复,许多人选择保持匿名。(美国国土安全部没有回应有关这些拘留动机的评论请求。)

这些都只是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司法部实施的「中国行动计划」带来的部分影响。从 2018 年到 2022 年,在参议院对美国实验室不当向中国转移知识和资金的调查引起关注后,该计划试图检举美国研究中的疑似中国间谍。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智囊团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已确认,自 2000 年以来有 224 起针对美国的中国间谍活动报告——其中 29% 与窃取军事技术有关。

有毒的氛围

问题的严重程度导致了反间谍政策,这些政策将国籍与种族混为一谈,并造成了「在被证明无罪之前都是有罪的」气氛。对于中国学者来说,边境拘留只是持续审查的一个方面。根据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汇编的数据库,到 2021 年底,司法部在该倡议下已经对 162 名被告(包括机构和公司)提出了指控。然而,司法部的行动受到法律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广泛批评,认为这些做法太过分 —— 许多从事基础研究的华裔科学家,因拨款申请中的细微错误或疏忽而成为目标。

尽管司法部于 2022 年 2 月正式结束了「中国行动计划」,该政策所造成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气氛今天仍然存在,亚利桑那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专注于移民政策和高等教育地缘政治学者 Jenny Lee 说。 更加令人不安的是,2023 年 11 月,负责监督政府支出的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呼吁司法部恢复该计划。

自 2018 年以来,中国一直是领先科学期刊上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国家。在总统乔·拜登的领导下,中美之间的科学和教育合作关系持续瓦解。紧张的联系不仅威胁到当前的合作,而且,也威胁到位于美国的中国研究人员与国内同事之间历史上强有力的联系。

「与中国需要美国相比,美国更需要中国,」Lee 说。「决策者需要认识到,华裔[研究人员] 是帮助我们与中国公民建立信任的最大资产之一。」

对审查的恐惧改变了职业生涯

受到拘留的不仅仅是中国科学家。布朗大学(位于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的希腊裔美国数学家 George Karniadakis 与许多中国科学家合作,他在过去一年中两次在美国边境被拦下。在这两次事件中,他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都被没收,但最终都归还了。自 2021 年以来,他的三名博士后研究员、以及一名访问中国的博士生,在回国旅行后在美国机场接受了讯问。最终,他们决定离开美国。他雇用的另外两名中国研究人员在边境被拦下并被拒绝入境。

他说:「通常,在我的团队中有 20 名来自中国的科学家; 目前我只有 8 个。」「我们正在进行基础数学研究 —— 这不是应用科学。」他的工作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基础。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没有收到来自世界顶尖数学项目之一 —— 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加入他团队的申请。

除了加强对研究人员的边境监视外,大学也在努力应对源自 2022 年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的指导方针,该法案为国内半导体研究提供了 527 亿美元的资金。该指南建议,接受联邦资助的研究型大学,必须证明没有研究人员或学生参与 「恶意的外国人才招募计划」 。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现在要求,接受美国能源部 (DoE) 资助的研究人员证明,他们已做出合理努力来确定学生或研究人员没有参与任何涉及中国、俄罗斯、朝鲜或伊朗的人才招聘计划。

在签署该文件之前,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化学家 Gabriela Schlau-Cohen 划掉了任何要求她审问学生的内容。她说:「我们真的没有将审问带入教育和研究的背景或经验」。

过去一年对中国科学家的调查描绘了一副恐惧的图像。 2023 年 6 月发表的一项研究调查了在美的华裔科学家。研究发现,72% 的受访者表示作为一名学术研究人员感到不安全,61% 的人考虑过离开美国,45% 的人希望避免申请联邦补助金,尽管他们过去曾获得过。

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的华裔社会学家谢宇(音译)解释说,尽管「中国行动计划」的启动是为了制止间谍活动,但令人担忧的是,大量备受瞩目的案件都与资助申请中的披露有关。谢宇是 2023 年 6 月该研究的合著者。根据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数据库,在司法部的 162 起案件中,至少有 26 起(包括陈刚的案件)是由于研究人员在资助申请中作出虚假陈述。例如,陈刚被指控在申请能源部资助时,没有透露他担任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员的角色而受到资助欺诈指控,但后来被无罪释放。

《自然》杂志要求司法部,对以在申请资助时犯有错误、或疏漏的科学家为目标的做法作出解释,该部门提到了助理司法部长 Matthew Olsen 在 2022 年 2 月对其更新政策所作的评论。这份声明承认了当时研究人员的担忧:「学术界和科学界也越来越担心司法部对某些研究资助欺诈案件的追查。我们已经听说,这些起诉——以及它们所造成的公共舆论——可能会导致对科学家和学者产生寒蝉效应的氛围,从而损害美国的科学事业。」

该声明继续表示,未来的涉及学术界的调查将使用司法部的国家安全司。这将在检察官和执法部门之间提供协调,以更好地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刑事起诉。该声明证实,对于涉及学术诚信和研究安全的案件,「国家安全司将在调查和起诉中发挥积极的主管作用。在评估未来的案件时,NSD 将与 FBI 和其他调查机构合作评估故意和重要性的证据,以及与我们国家或经济安全的关系。」

谢宇表示,中国研究人员担心可能被指控行为不当或不遵守联邦法规。

谢宇调查的一位受访者是一位早期职业研究人员,他自称是美国公民、获得了著名的国家科学基金会(NSF)CAREER 奖,这是一项为期五年的资助。他表示,由于 「反华气氛」,他辞去了学术职务。他发现自己所经历的系统性腐败 「令人作呕」,并认为这已经毁了他的学术生涯。

人才和资金的流失

在审查中,早期职业研究人员也在挣扎。李和她的同事在一份预印本中详细描述了 「中国行动计划」 对中国研究生职业规划的影响 2 。研究者发现,与未表明为中国血统的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更有可能感到自己遭到种族歧视。超过三分之二(68.1%)的中国学生报告说,他们经历过以下一种情况: 担心被美国政府监视或种族歧视;在晋升或专业认可方面遇到职业挑战;或因种族或国籍而难以获得研究经费。相比之下,未表明自己为中国血统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报告了这些问题。

「中国行动计划」 一开始,普林斯顿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李凯就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他缩减了研究规模,停止寻求联邦资金。李凯是加州数据存储公司 Data Domain 的联合创始人,曾获得 NSF 和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资助。和陈刚一样,李凯曾为其他国家的许多学生写过推荐信,在中国大学发表过演讲,并参加了中国的会议。

他强调说:「如果这在 FBI 看来是犯罪活动,那么我并不觉得完全安全。」他强调,美国政府首先鼓励科学家与中国展开合作。他提到了 1979 年的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该协定直到 2018 年才每五年更新一次。该协议的全面更新去年被推迟,在谈判继续且 2 月 27 日的截止日期过后,似乎很可能会再次被推迟。

李凯最担心的是 「美国正在失去人才」,他将这一趋势描述为 「国家安全问题」 。李凯指出谢宇及其同事论文中的数据显示,2018 年后中国学者回国的比例跃升。加州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家、前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说:「至少要到十多年后,你才会看到这对美国科学技术的影响。」他说:「一名中国本科生来到美国,被培养成满洲间谍的想法,与任何教职员工所看到的都不符。」

像美国的许多早期职业研究人员一样,一位要求匿名的华裔博士后描述自己正处于职业十字路口。他渴望成为终身教授,正在申请美国和中国大学的教职。两国的竞争都很激烈,但这位博士后担心他的种族会阻止他获得美国联邦机构的资助,使他在美国竞争力变弱。他专业领域最近的一份招聘广告明确指出,候选人必须能够获得并保持美国国防部的安全许可。他说:「我认为中国学者没有任何机会赢得这个职位,尽管它没有明确说明。」

普林斯顿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师居义光同意这一观点。他在 1994 年于日本仙台东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移居美国。他的两名高年级学生在中国两所独立的大学担任助理教授职位,从事等离子体模型研究。「我不认为美国还有其他人能做」这项研究,他说,并指出中国学者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受到了更热情的欢迎。例如,在东京工业大学,大约 55% 的博士生来自中国。

朱棣文指出,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地位极大地受益于外国人才:「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约有三分之一是第一代[移民] 科学家。」然而,在工程、物理和化学等竞争激烈、受到高度审查的领域,一些中国科学家正选择追求不引人注目、或不需要安全许可的研究兴趣。

居义光说,为了在美国不受过多的审查继续他的研究,他将自己的科研探索从推进转换为可再生能源。去年 10 月,美国能源部授予他 500 万美元来领导普林斯顿大学的 Energy Earthshot 研究中心,该中心专注于清洁氢能。

陈刚也将自己的研究重点转向了不那么有争议的领域。「2022 年,我们的半导体研究被《物理世界》杂志评为年度突破,」陈刚说。「现在,我在研究水。我和别人开玩笑说,水里没有秘密,」他说。陈刚领导着一个由五人组成的小组,主要由麻省理工学院的资助支持。

维系关系

中美合作也受到另一个难以量化的因素的影响。在学术范畴中,中文词语 「关系」 指的是在分享研究兴趣、语言、种族和文化理解的学者之间建立联系的一种隐含的、互惠的义务。 2023 年,Lee 和她的团队的研究发现,成熟的华裔 「关系」 网络使人们能够更快地获取关键的 COVID-19 样本和有关大流行病的最早的第一手知识。

Lee 担心,加强审查和种族歧视可能会削弱两国之间的 「关系」 研究网络。 Lee 和她的团队在一份预印本中发布了对 91 名美国科学家和 150 名中国科学家的调查结果,这些科学家被问及当前中美合作的 COVID-19 研究的质量。在这 91 名美国科学家中,49 人确定为华人。美籍华人科学家和中国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更深入,更多地参与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而不是像没有确定为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那样,在研究和分析完成后才担任顾问角色。

「问题是关于未来——以及新的「关系」是否会形成,」Lee 说。「美国将继续破坏自己。」她说,这不仅有可能扰乱中国人才的流入,还可能扰乱中美研究合作。

2021 年,为了应对陈刚被捕和越来越多中国科学家被种族定性的现象,研究人员成立了非营利组织——位于纽约市的美国亚裔学者论坛 (AASF) 。其目标是保护亚裔美国人和移民的权利,促进学术自由和平等。

「作为一名科学家,自从我来到美国后,直到『中国行动计划』,我才真正感受到被歧视或被针对,」担任 AASF 副主席的李凯说道。「我读新闻、也投票,但我没有参与任何有组织的政治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行动计划』将我们激活为」倡导者,他说。「人们感到更安全了,但仍然不够安全。」例如,李凯和陈刚都不打算申请联邦补助金。

中国学者发声

AASF 成员现在正采取积极主动的立场。去年 5 月,该组织阐述了其与决策者合作以防止 「中国行动计划」 或类似政策回归的优先事项。它还旨在在联邦机构和学术机构中创建正当程序和问责制。

「我们正在与白宫、联邦资助机构和国会合作,以确保亚裔美国学者有发言权。他们的声音对于确保任何[未来] 政策不会对亚裔美国学者群体造成意外或不成比例的歧视性影响至关重要,」AASF 执行董事 Gisela Perez Kusakawa 说。

Kusakawa 说,AASF 寻求通过强调亚裔美国学者的贡献来改变人们对他们的看法。「有一种固有的看法和偏见,认为亚裔美国人和移民不是真正的美国人;他们永远是外国人,这助长了『他们不忠于美国』的言论,并使得将他们当作替罪羊成为威胁变得容易,」Kusakawa 说 。「我们想向世界展示亚裔美国人对美国的成长和繁荣有多么重要。」

然而,朱棣文指出,如果政治大于科学,美国将基础研究与中国的联系切断,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我们与一个正在崛起的科学强国在学术上脱钩,我们会像中国一样损失惨重,甚至更多,」他说。「这将是真正的悲剧。」

维尼爸

哈啰!我是小编 🐻 维尼爸。

Disclosure: We are an Amazon Associate. Some links on this website are affiliate links, which means we may earn a commission or receive a referral fee when you sign up or make a purchase through those links.

相关文章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Stock images sponsored by depositphotos.com | Skim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