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 4 月 27 日刊登在《外交政策》上,编选自 Michael Sobolik 新书《对抗中国的伟大博弈:美国主导地位的战略》(Countering China’s Great Game: A Strategy for American Dominance)。
1972 年,尼克松突破预期访问中国,他的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为他整理公文包。尼克松的阅读材料中有一本书,是英国记者丹尼斯·布拉德沃思的《中国镜子》,探讨了如何按照中国自己的方式理解中国。布拉德沃思在序言中追溯到起点:「中国灾难与王朝辉煌的华丽目录,其宏伟的规模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引领我们找到真正的起始。」
基辛格,美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外交政策领导者之一,深刻领会了中国 「真正的起始」 的重要性。2011 年他的作品《论中国》中,对中国的 「独特性」 和持久力表现出惊叹。的确,即使最坚硬的心也会被这一文明的持续性所感动,这一文明早在基督诞生前数百甚至数千年就已存在。
然而,敬畏不能代替知识。在《论中国》的开篇,基辛格写道,中国的 「辉煌孤立」 培养了 「一个满足的帝国,对领土的野心有限。」 但历史记录与此相悖。从公元前 221 年秦朝的建立到 1912 年清朝的灭亡,中国的主权领土扩张了四倍。从一个位于长江和黄河肥沃新月地带的小国,演变为一个帝国破坏者。布拉德沃思在基辛格 1972 年推荐给尼克松的那本书中写道,「假装中国人从不贪婪疆土是荒谬的——他们从黄河流域起家,最后拥有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肯定地说,中国并不是每一场战争的侵略者。在古代,游牧部落经常侵扰中国的原始王朝。在 19 世纪臭名昭著的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帝国主义势力以武力侵害中国。中国共产党(CCP)经常提到中国的 「百年屈辱」,当时欧洲帝国残酷对待中国,杀害或伤害了成千上万的中国男女老幼。事实上,CCP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永久展出了这些委屈,就在天安门广场附近。
尽管北京有其合法和长期的安全关切,但中国扩张的广度是不可否认的。西方领导人通常否认或忽视这一点,往往是在中国领导人的敦促和推动下。当尼克松最终与毛泽东会面时,他向主席保证:「我们知道中国不会威胁美国的领土。」 毛迅速纠正他:「我们也不威胁日本或韩国。」 尼克松接着说:「也不威胁任何国家。」 几年后,北京入侵了越南。
当时,尼克松的策略是分裂苏联集团,拉开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PRC)之间的距离。尼克松和基辛格看到了中苏分裂,并评估了 PRC 的轨迹:快速增长的人口,一旦被利用,将主导全球经济。这是典型的现实政治:冷静、客观的策略,与道德无关。如果华盛顿能转变苏联的小伙伴,西方就能显著阻碍莫斯科在东欧和东南亚的影响力。
在尼克松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的总统演讲作家威廉·萨菲尔问他 1972 年那次前往北京的旅行。他是否认为这使美国变得更安全,中国变得更自由?据萨菲尔说,「这位老现实主义者,他曾利用中共世界的分裂打出中国牌,带着些许悲哀地回答,他不像曾经那样充满希望了:‘我们可能创造了一个弗兰肯斯坦。’」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美国人开始意识到这一困境。不幸的是,很难恰当地表达这个问题。
2019 年,在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短暂任职期间,基龙·斯金纳展示了该办公室的核心智力项目:一种应对中国的策略,呼应乔治·凯南的 「遏制」 策略。在 2019 年 4 月的一次公共活动中,斯金纳透露了她对美中竞争的看法:「这是与一个真正不同的文明和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美国以前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她接着错误地补充说:「这是我们第一次拥有一个非白种人的大国竞争者。」 斯金纳因这些言论受到广泛批评,不久后因无关问题被解雇。
斯金纳的错误有两个方面。首先,她简单地搞错了历史,忽视了二战期间的帝国日本。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她未能解释战略文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重要,以及中国的过去如何塑造了 CCP 今天的行为。公平地说,这些错误不仅仅存在于斯金纳身上。对大多数西方人来说,理解中国历史是困难的。在某些方面,这两个国家的巨大差异几乎难以想象。美国不到三百年历史。
中国在基督诞生前两百多年就已统一。美国是由移民建立的,中国则是由居民建立的。美国是通过革命摆脱殖民权力而诞生的,中国则是通过一场巨大的地区冲突形成的。有利的地理条件允许美国按照自己的条件和节奏在经济和领土上成长。中国则是在四周都有竞争对手的王国和部落中形成的。
美国人更多地依赖一个来源来理解这些差异:《孙子兵法》,作者是孙子。其中一个更为人熟知的格言是:「兵者,诡道也」,这启发了许多西方思想家的想象。然而,许多政策制定者选择了一条更简单的路径,将中国东方化。 「中国以世纪为单位思考,美国以十年为单位思考」 是一个常见的说法。另一个虽出于好意但空洞的陈词滥调是,「美国玩国际象棋,但中国玩围棋。」
这些说法经常与历史脱钩,被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提出。剩下的只是无用的陈词滥调,无法真正理解为什么中国的战略家建议使用狡猾和欺骗,或者中国独特的历史经历如何影响军事策略。在缺乏好奇心的情况下,中国很容易被形象化为 「另一个」,一个神秘而难以捉摸的竞争者。对北京过去的肤浅理解导致了对其现行行为的不完整结论。
通常,政策制定者发现完全避开中国历史更容易。2020 年末,政策规划办公室完成了 72 页的报告。这是一次值得称赞的尝试,重现凯南的战略清晰,但中国的王朝战略文化只得到一页的关注。
将战略文化简化为模糊的种族差异,除了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其党羽有利之外,对任何人都没有帮助。CCP 努力将自己与中国人民联系起来,并经常用他们作为修辞上的肉盾。根据北京外交官常用的陈词滥调,批评 CCP 就是 「伤害了 14 亿人的感情」。北京经常利用这种似是而非的逻辑,将反 CCP 政策视为种族主义的证据。在前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因其关于 「中国病毒」 和 「功夫流感」 的轻率言论陷入这一陷阱之前,一代年轻的中国鹰派就已誓言避开这一陷阱。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乔什·罗金在他 2021 年的畅销书《天下大乱》中写到这一决议,记录了华盛顿特区的中国事务专家集体决定抵制北京的企图 「通过党派或种族分裂美国人,转移其行为的注意力。」 我是那些会议的常规成员,仍然相信美国的领导者必须区分党和中国人民——不仅是出于对每天生活在 CCP 铁腕统治下人们的尊重,也是为了在 COVID-19 大流行之后上升的基于种族的犯罪中保护华裔美国人的安全。但在这样做的同时,美国必须避免另一个陷阱:将党等同于中国。
中国的历史不是 1949 年毛和 CCP 建立 PRC 时开始的,也不是 19 世纪中叶欧洲帝国主义势力强行开放中国时的 「屈辱世纪」 开始的。中国文明比美国和西方早了几千年。这一背景赋予了党的当代行为以意义。习在 2013 年的言论中隐藏的伟大、衰落和恢复的主题,构成了中国历史的本质。
它们是中国故事的四幕剧,或称为 「战略文化」——没有它,就不可能理解 CCP 今天的策略。战略文化解释了一个国家的独特经历如何塑造独特的国家身份,并转化为外交政策。这三个元素——故事、身份和政策——相互强化和塑造。可以肯定的是,CCP 有其自己的故事、身份和政策,但党只是长河中的一个支流。美国领导人如果不理解属于中国的故事和身份,就无法战胜 CCP。
从一开始,中国就是一个力求政治霸权的文明巨人。中国经常用和解的外交掩盖这一野心,但其邻国凭经验知道在龙的阴影下生活——以及生存——的挣扎。CCP 外交官经常以 「自古以来」 的说法欺凌中国的邻国,声称对部分或全部其领土拥有主权——这不经意间承认党是一系列帝国主义者中的最新征服者。这种挣扎曾局限于东亚国家,现在已成为全球每个国家的挑战。
北京正以统治而非拥抱的方式接近世界。西方世界对这一现实无可辩解地视而不见,美国政治家几十年来对北京的判断严重错误。华盛顿的中国政策将继续是 「两步向前,一步后退」 的局面,直到它认清中原对帝国主义的偏好。
这一现实质疑了美国政策制定者的不言而喻的目标:追求一个民主的中国。尽管他们之间有差异,美国的鹰派和鸽派都将 「中国问题」 框定为一个意识形态挑战。支持接触的人认为,经济往来必然导致政治改革,这一信念植根于自由国际主义。主张对抗的人将 CCP 政权视为问题,这意味着意识形态解决方案。
自尼克松 1972 年与毛的会面以来,美国对中国政策的一个不变常数是坚定地追求政权更迭,无论是通过商业还是竞争。民主的普遍力量的信念证明是令人陶醉的。「如果我们能让他们像我们一样」,这种想法是,「我们可以将一个敌人变为朋友。」
也许这种自欺欺人是不可避免的。美国的国家身份深植于关于自由、平等和机会的信念。但 CCP 的传承对美国提出了一个不舒服的问题:即使现代中国变成了民主国家,它是否就不再是中原?
如果 CCP 崩溃,中国跟随台湾的经济和政治自由化道路,它是否会突然失去对霸权的渴望?也许吧。但也有可能,将北京的行为简单归咎于现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忽略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战略文化。
Disclosure: We are an Amazon Associate. Some links on this website are affiliate links, which means we may earn a commission or receive a referral fee when you sign up or make a purchase through those links.
相关文章
Last update on 2024-11-10. Affiliate links and images from Amazon Product Advertising API. This website is an Amazon Associate. We earn from qualifying purchases.
Discover more from 美国攻略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