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糖尿病,也称妊娠糖尿病(GDM),是孕妈妈们最担心的病症之一,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孕中后期必须密切监视血糖,确保其处于正常水平。本文根据我媳妇在美国怀孕和看医生的经历,总结了孕期糖尿病、血糖调控、饮食结构调整等经验。
背景
媳妇怀孕 24 周时,在产科医生(OB)的诊所进行了 1 小时耐糖测试,隔天拿到结果是 172 mg/dL,高于正常极限值 140 mg/dL,但低于可确诊为孕期糖尿病的 200 mg/dL(注:有些 OB 把确诊的阈值定为 180 mg/dL)。我们当即预约一周之后的 3 小时耐糖测试,最终在孕 25 周时进行的 3 小时耐糖测试结果如下(单位:mg/dL):
空腹 | 喝糖水后 1 小时 | 喝糖水后 2 小时 | 喝糖水后 3 小时 | |
---|---|---|---|---|
规定上限值 | 95 | 180 | 155 | 140 |
实测值 | 65 | 212 | 178 | 128 |
喝糖水后 1 小时、 2 小时的血糖水平都超标;两项或以上超标即可确定为孕期糖尿病。
一周之后,我们根据 OB 的预约,到医院学习了 2 小时孕期糖尿病辅导课程,带回来 20 多页英文材料,包括孕期糖尿病的详细介绍、饮食注意事项等等,正式开始了血糖保卫战。
孕期糖尿病的基础知识
关于孕期糖尿病,网络上有很多相关的中文介绍,但很多内容都是复制粘贴、相互抄袭,并且很多说法互相矛盾,容易产生误导,因此有必要详细总结一下。
我们参加了医院提供的孕糖辅导课程,主讲人是一位有近 20 年处理孕糖经验的注册护士,她在生第二个小孩的时候也确诊为孕糖;此外,她的小女儿是先天性糖尿病,从小就每天要扎手指测血糖、注射胰岛素,因此她的经验和说法非常可信。综合课上所学,并消化了从医院带回来的英文资料之后,我在此对孕期糖尿病做一个相对准确点的科普介绍:
所谓孕期糖尿病,是指孕前血糖水平正常的女性,在怀孕的中后期(一般是孕 24 周左右开始),由于胎盘分泌大量激素,导致胰岛素耐受性异常、进而引起血糖水平异常的一种疾病。美国的 OB 通常会要求孕妇在 24~30 周之间做耐糖测试。
孕期糖尿病并不可怕。通常情况下,通过在孕期合理的调整,控制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分娩之后孕期糖尿病会在一段时间内自行消失。当然,具体恢复时间有长有短;大多数人在分娩之后 6~12 周以内恢复正常
如果患有孕期糖尿病,生产之后 OB 会安排检查确认。医生建议分娩之后每半年监测一次自己的血糖,若血糖水平异常或出现肥胖症状,要及时联系医生、确定后续诊疗方案。
研究表明,5% 的孕妇会出现孕期糖尿病。它与孕妇的家族病史、食量、胖瘦等没有必然的关系,因此不要在做耐糖测试之前杯弓蛇影。不过:
- 如果孕妇在头胎有孕糖的话,再孕会有更高的概率出现孕糖。
- 有家族糖尿病史的孕妇,得孕糖的概率相对要高一些,因此 OB 可能会直接要求进行 3 小时耐糖测试。
- 有些人第一胎正常,第二胎却孕糖,因此每胎都需要监测血糖。
- 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的孕妇有更高的风险出现孕糖。
- 长期缺乏锻炼的孕妇会有更高的风险出现孕糖。
- 在孕妇的体重方面,我们的 OB 接过最胖为 400 磅的孕妇,她的血糖全程正常,最终顺利生下宝宝;一位和我们同时检查的新疆孕妈也很胖,而且食量超大、从不忌口,OB 直接让她做 3 小时的耐糖测试,结果人家就是全都正常。
- 在饮食结构方面,我媳妇的一个同事孕周数和她基本相同,人家每天是想吃蛋糕就吃蛋糕,想喝热巧克力咖啡就喝,高糖高碳水化合物的零食想吃就吃,3 小时耐糖测试竟也全都正常。
我媳妇家族中从来没有糖尿病患者,人也不胖,平时体力还特别好,一开始 OB 说可以先做 1 小时的耐糖测试,应该不需要做 3 小时的,谁能想到最终结果竟然就是孕糖了!用媳妇的一句话说就是:这还哪来的天理啊?!
忽视孕期糖尿病可能造成的后果
孕妈们要对孕期糖尿病有足够的重视。如血糖过高不控制,容易导致以下后果:
对宝宝而言:
- 极易导致胎儿巨大,给安全分娩带来风险;对于想顺产的孕妇,会极大地提高剖腹产的概率。这是因为孕妇自身的胰岛素利用产生异常,无法消化利用多余的糖分,导致胎儿分泌超量胰岛素来把孕妇血液中的糖分转化成脂肪存储在其体内,形成巨大儿。
- 易造成新生儿低血糖症。由于胎儿经常性地分泌超量胰岛素来消化吸收多余的糖分,出生后新生儿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会过高,很容易导致新生儿低血糖症、需要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 易导致早产。血糖过高会导致孕妇胎盘增厚,过早失去功能,孕后期无法给胎儿输送足够养分,导致早产。中国很多医生要求有孕糖的孕妇在预产期前两三周就要住院,以防发生早产等意外。美国这边的规定我不清楚,有了解的朋友可以补充。
- 会影响胎儿肺的发育。
- 宝宝儿童和成年时期肥胖症和糖尿病的几率增加。
对孕妇来说:
- 对于想顺产的孕妇,会极大地提高剖腹产的概率。
- 增加患高血压和子痫前期的风险,子痫前期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会导致高血压和其他症状,危及母亲和婴儿的生命。
- 有孕期糖尿病的孕妇在生产后的五到十年之后,有 35%~55% 的概率会得 2 型糖尿病,但生产后通过定期的血糖监测并且经常进行运动锻炼,会把概率降低到 25% 以下。
对于我媳妇来说,这最后一条才是最要命的,因为我们两个都是吃货,以后万一要是 2 型糖尿病了,就不能一起愉快地吃喝玩耍了,这对吃货来说绝对是最大的打击,其他的都可以通过短期控制来解决。
孕糖诊断与监测的一般流程
美国的 OB 通常要求孕妇在 24~30 周之内做耐糖测试。根据孕妇的家族病史、历次产检结果、体重、年龄等情况,大部分孕妇会被要求先做 Glucose Challenge Test(GCT)也「就是 1 小时糖筛测试」,如果 1 小时测试没有通过,隔几天再做 Glucose Tolerance Test(GTT)「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3 小时糖耐测试」。而一些患病风险很高的孕妇则有可能被要求直接做 3 小时糖耐测试。
不管是 1 小时测试还是 3 小时测试,都是在 5 分钟之内喝完一瓶 250ml 的葡萄糖水,区别是葡萄糖水中的含糖量不同:1 小时测试的糖水里含 50g 葡萄糖,3 小时测试则含 100g 葡萄糖。 1 小时糖筛测试,只需要在喝完糖水一小时后抽一次血。而 3 小时糖耐测试共需要抽 4 次血,分别是:喝糖水前、喝糖水后一小时、喝糖水后两小时以及喝糖水后三小时。
另外:
- 做 1 小时测试前可照常饮食。参见这里说明:「You DO NOT need to prepare or change your diet in any way[for the first test].」
- 做 3 小时测试之前则需要空腹,并且头一天晚上不要吃过饱或过油腻,晚餐后到第二天做测试之间要有 8~14 小时间隔。我们预约的测试时间是早晨九点,因此 OB 再三和我们强调,头一天晚上九点之后不要吃东西,只能喝水。参见这里说明:「DO NOT eat or drink anything (other than sips of water) for 8 to 14 hours before your test. (You also cannot eat during the test.)」
测试时注意: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喝完糖水后不要做运动,最好是坐在诊室看看杂志玩玩手机,不能出去进行散步跑步等活动。之所以单独强调一下,是因为有些网帖有误导,说自己在测试等待抽血期间出去逛街散步等,这会降低血糖水平进而影响到测试结果。
在确诊为孕期糖尿病后,OB 会帮助预约医院机构的孕糖课程,大概两个小时左右,由医生或者注册护士来详细讲解介绍,以及提供饮食控制和运动控制方面的经验。
运动控制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孕妇迈开腿,不要犯懒,吃过饭之后一定要出去散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散步时间和距离,这样对血糖的控制极其有帮助;另外还可以做一些舒缓的孕妇保健操,YouTube 上面有很多视频,可以跟着一起做,效果还不错。
饮食控制方面,我会在后面结合医生的指导和自己的实际经验详细进行介绍。
血糖仪及耗材
在有医生处方的情况下,美国绝大多数的保险都 cover 血糖仪,以及后续监测所需的检测条、针头等耗材。我们听完课程的时候,医生问我们有没有血糖仪,我们说没有,他给我们开了一个处方,并且当场就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血糖仪,同时告诉我们拿着处方可以去 CVS 等 pharmacy 做 refill 。
医生给的套装包括血糖仪、一个扎手指用的弹簧枪、 10 条检测条、 10 个一次性针头,还有一小瓶标定液。在第一次使用前,先用标定液对血糖仪进行标定,如标定结果不在允许范围之内,就需要更换新的血糖仪。另外,医生建议每使用一个月左右、或者血糖仪被摔过之后,就要用标定液重新标定一下,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这款血糖仪本身不贵,CVS 里面只卖 20 刀,反倒是检测条和针头等耗材比较贵,并且耗材使用量比较大(每天四次监测)。最好让医生给你在处方上面写 unlimited refill,这样可以避免后续耗材量不够用的麻烦。医生给我们开处方的时候,还在计算给我们开多少的 refill 合适,后来她懒得算了就直接给我们写了 unlimited refill 。
血糖监测时间点及指标
医生推荐给我们的监测时间点及指标如下,单位是 mg/dL 。
测量时间 | 阈值范围 | 建议范围 |
---|---|---|
早饭前空腹 | 65~100 | 60~90 |
早饭后 1 小时 | <135 | <130 |
午饭后 1 小时 | <135 | <130 |
晚饭后 1 小时 | <135 | <130 |
其中,早饭前空腹值最好就是早晨刚刚起床、没有做其他运动的时候进行检测。如果测出的数值比规定数值稍稍高一点点,比如午饭后一小时为 140mg/dL 也没什么问题,关键是要看累计一段时间之后的趋势。血糖仪会自动记录测量时间和血糖值,我的建议是可以自己用 Excel 记录,方便自己监测血糖趋势,可以做出散点图或者柱状图等看起来更直观一些。
医生给糖尿病人推荐的饮食结构
医院的培训课程中关于饮食方面的经验介绍,个人感觉直接的帮助不是特别大,毕竟咱们华人的饮食和美国本地人的饮食差别很大。但中心思想绝对有用:
- 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 少油少盐;
- 瘦肉蛋白类适量;
- 蔬菜类的可以多吃一些(含碳水化合物多的蔬菜除外)。
要想有效的控制饮食,就要学会看各种食品的营养成分表了,参看本站文章《如何读懂食品营养标签》。以前我从来没感觉到标注那些东西有什么用,现在媳妇控制血糖了才发现其用处。下面给出医生推荐的普通孕妇每天、每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对怀有双胞胎及以上的孕妇要适当增加。
孕妇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推荐(g)
早餐 | 加餐 蔬果零食 | 午餐 | 加餐 蔬果零食 | 晚餐 |
---|---|---|---|---|
15~20 | 15 | 50~60 | 15~30 | 45~60 |
有些孕妇在晚餐后和临睡前还有加餐,医生推荐值是不多于 15g 碳水化合物。个人感觉没有必要,只要吃的合理,晚上睡觉之前根本不会饿。
下面给一张医生推荐的午餐和晚餐的示意图。

再介绍一些常吃的食物:
- 饮品:推荐孕妇喝 1% fat 的牛奶,每天午餐和晚餐可以各喝一杯(250ml)。注意早餐的时候最好不要喝,原因见后面关于早餐的介绍。对于怀有双胞胎的孕妇,可以喝 2% fat 含量的牛奶。 Fat free 的牛奶不推荐,因为孕期同样需要补充相应的脂肪,而 3% fat 及以上的牛奶,脂肪含量又过高。各类果汁最好不要喝。
- 水果类:可以在午餐、晚餐及加餐中吃苹果、草莓及猕猴桃等,但要控制量。普通大小的苹果可以分为两半,两次加餐各一半。中等大小的草莓 4 个是没问题的。猕猴桃每天可以吃一个,可以每次加餐各一半。西瓜最好就不要吃了,虽然它并不属于高糖水果,但它有点类似于果汁,吃完后升血糖超快,很容易就超标了。医生倒是说可以吃一小片,聊胜于无吧。
- 肉类:主要就是要求吃瘦肉,不要吃肥的或者是油过大的。
- 海鲜:推荐每周吃 12oz 含汞量低的鱼类和其他海鲜。鱼类的含汞量可以在 FDA 网站查询;常见比较安全的海鲜有:三文鱼、生蚝、带子、鳕鱼、虾、鲶鱼等。特别咨询过螃蟹和龙虾,医生明确表示可以吃。
- 蔬菜类:白菜花、绿菜花、金针菇、芹菜、菠菜、生菜、绿豆芽、番茄、黄瓜等。对自己拿不准的可以多搜索一下相关蔬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含糖量。
- 主食:医生特别和我们强调:亚裔的一定要控制少吃白米饭和白面精制品。可以用全麦面包或者全谷类面包代替。
孕糖食谱之亲身经验谈
下面就进入各位孕妈最感兴趣的部分了:什么东西可以吃、怎么吃以及什么东西不能吃。
说到吃这个话题,脑海里面立马浮现出那些控糖的孕妇,一到 OB 诊所就开始抱怨每天清水煮青菜、吃不饱、饿的慌等。其实只能说是她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让自己白遭了不少罪。我媳妇自从开始控糖之后,饮食的水准并没下降,也从来没出现吃不饱之类的状况,并且血糖控制的相当理想。
控制血糖,归根结底就是多运动 + 吃一些转化为葡萄糖比较缓慢的食物,不能吃像果汁一样喝进去之后血糖立即可以飙升的食物。因此最重要的就是:主食要基本放弃白米饭和白面精制品,改用切好片的全麦面包或者全谷类面包代替。这也是我们实践得来的控制血糖最管用的方法。
按照营养价值表和医生推荐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确定每餐吃几片。一开始确实感觉这个东西很难吃,过两周就习惯了。不同品牌的面包每片重量会有差异,要随时调整。另外肉类蛋白质真的不用像医生建议的吃 3oz 那么少,3oz 真的只是很小很小的一块,只吃瘦肉的情况下对饭后血糖的影响并不大。
早餐
医生建议早餐要尽量少吃,因为早晨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最高,这时候胰岛素耐受力最强,对血糖的处理能力最弱,因此要简早餐,午餐和晚餐可以丰盛一些。她给出的早餐例子是:1 slice whole wheat toast(全麦面包), 1 poached egg(糖心蛋)and 1 tsp. margarine(植物黄油)。
我按照这个例子做了些变通,基本一片全麦面包是没变的,可以在面包片上涂 2 勺无额外加糖的酸奶,把煎蛋换成 1 个水煮蛋或者 1 个鸡蛋量的蒸鸡蛋糕,另外做一盘蚝油菜花之类的青菜,基本饭后一个小时,媳妇的血糖在 105~120mg/dL 之间。

一段时间摸索之后,现在早晨偶尔也会给她做一段将近 6oz 的三文鱼,吃了之后血糖也是在 110~125mg/dL 之间。因此早饭就算吃的稍丰盛一点也是没问题的。
午餐和晚餐
同样主食是不变的全麦面包片,其他各种瘦肉类基本上随便吃,配上沙拉或者自己炒的青菜完全没问题。有时没有带饭的情况下,媳妇会在他们单位的食堂里面吃 brown rice 的盖浇饭,里面有牛肉、菜花和彩椒,吃完一个小时基本血糖还是在 120~130 之间,基本正常。
下面是一些我们吃过的不会使血糖超标的菜。
其它还有烤箱烤鸡翅、清蒸金鲳鱼、干炸小黄鱼、炸带鱼、彩椒炒鸡蛋、黄瓜拌金针菇等,基本都是按照自己饭量吃的,没考虑过医生推荐的限制量,饭后 1 小时血糖也基本没超过 130mg/dL 。
记得当时医生建议,吃鸡肉的时候把皮去掉。我们烤鸡翅从不去皮,并且我媳妇一次能吃 8~10 个小鸡翅(这量相当不少了),血糖也不超 135mg/dL 。放心吃吧,哪还用挨饿!
蔬果零食加餐
关于蔬果零食加餐,我媳妇主要吃的就是小黄瓜、圣女果、奶酪棒、苹果、草莓以及全麦无糖小饼干。蔬果里面基本每天选两三样带着,当然这个是控制量的,饿的时候就稍多吃点,不饿就少吃点,灵活掌握。
小黄瓜和圣女果绝对是神器,基本属于不限量的蔬果,在饿了或者馋了的时候就可以吃一些,又顶饿又不会长血糖,强烈推荐。
作为吃货,当然得问问火锅大餐能不能吃了。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已经在家里涮过三次了,有肥牛火锅和龙虾火锅。涮火锅的其他配菜主要有生菜、生蚝、金针菇、海带、菠菜叶、蟹棒和白萝卜等。吃完后 1 小时血糖值也基本都在 135mg/dL 以下。
对了,偶尔还可以出去下馆子搓一顿解解馋,主食米饭之类的就不要吃了,点菜时点一些青菜,肉类同样就点瘦肉和鱼类,比如水煮鱼片等,吃了也没什么问题。头几天一师兄从波士顿来,我们就在外面吃的饭,虽然到家测量时稍晚了十几分钟,结果是 133 mg/dL, 稍高一点,但偶尔一次,也还可以接受。
我曾经也怀疑过,是不是照这么吃,虽然饭后 1 小时血糖不超标,但是饭后 2 小时的血糖会超标呢?因此我还和我媳妇做了个实验:重新标定血糖仪,确保仪器本身没有问题,之后分别测量饭后 1 小时和 2 小时的血糖。所吃如下:一片全谷类面包、一块 6oz 三文鱼段(远超医生建议的 3oz)、小半盘蚝油菜花(我家的盘尺寸是比较大的),测量结果饭后 1 小时血糖为 114 mg/dL,饭后 2 小时血糖为 104 mg/dL,都在正常范围之内(医生给的建议值是 60~120 mg/dL)。
同时我也牺牲了一下自己,为大家做了一次饭后一小时血糖对比。我晚餐吃的和我媳妇差不多,只不过我是吃了两片全谷类面包片,6oz 三文鱼段,和大半盘蚝油菜花,我的饭后 1 小时血糖值是 94 mg/dL 。由此对比也确实可以看出,孕中后期激素对胰岛素耐受性确实有很大的影响。
要问我媳妇有没有血糖吃超标的时候?还真有,但每次都是因为嘴馋导致;目前有三次:
- 第一次嘴馋吃了两小张全麦的油饼,饭后 1 小时血糖直接飙到 166 mg/dL 。
- 第二次是中午和我一起吃饭,她吃全谷类面包片,喝普通 1% fat 的牛奶,我吃黄油牛角包,喝的是加糖的小盒装牛奶,她又没忍住,咬了一口我的牛角包,喝了一大口加糖牛奶,饭后一测 138 mg/dL 。
- 最近的一次是前天中午,嘴馋吃了一小块舍友从国内带回来的含糖量超高的苦荞饼,也是飙到了 139 mg/dL 。管住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啊。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自从因为控糖暂时戒掉了白米饭和白面精制品之后,我媳妇的体重不再像控糖前那样疯涨了,竟然还有缓慢的下降,顺带还实现了她减肥的梦想。查询她每天的体重记录,发现在 24 周时早空腹体重 69 kg,28 周时最低达到过 66.5 kg,现在马上 30 周了,早空腹体重 67.3 kg 。
我们也曾担心这样体重缓慢下降会不会有问题,通常来说孕妇的体重都应该增长才是,因此每次去产检和去医院做 B 超等检查时,我们都会再三与 OB 和医生确认胎儿的尺寸、重量以及羊水量是否正常,结果都没问题;我也问我媳妇最近一个多月控糖有没有不舒服或者体力下降等情况,当然也没有,而且由于瘦了点,整个人看起来都精神不少。
最近几天来看,媳妇的体重已经开始稳中有缓慢的上升了。 OB 说从怀孕到现在总的体重增量已经可以了,以前是有点增长过快了。至于胎儿呢,现在在肚子里折腾的很厉害,小伙子很强壮啊。
后记
这就是到我媳妇孕 30 周为止,我们调控血糖摸索出来的经验和饮食规律,大家可以参考。
当然,每个孕妇对胰岛素的耐受性都是不同的,可据此为参照来摸索调整适合自己的饮食,最好可以做到不用为了控制血糖而挨饿受罪。调整饮食的同时一定要多运动,因为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更有利于饭后血糖水平的控制。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糖尿病保健品综述》《美国卫生研究院:降低高血压的饮食习惯和保健品》 《克利夫兰医疗集团:肉桂能降低血糖吗?》
关于作者
投稿人 Max Li:85 后,国内机械工程硕士,陪媳妇来美做博后,现居 Maryland 石家庄,爱钻研爱折腾。
Last update on 2023-04-04. Affiliate links and images from Amazon Product Advertising API. This website is an Amazon Associate. We earn from qualifying purch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