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首页 » 阅读|新闻 » 详解美国政府《亚裔细分法案》

详解美国政府《亚裔细分法案》

不久前,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简称 OMB),修订了《统计政策 15 号指令》,改变了美国联邦政府收集种族和族裔信息的方式。在中文圈里,这被称为「亚裔细分法案」,并且发展出了耸人听闻的阴谋论,比如说「这是老美在清点华人、将来会把华人关到集中营去」等等。真的是这样吗?这个「法案」是在细分亚裔吗?美国各地争取亚裔细分的究竟是谁?原因是什么?美国历史上是怎么统计各个族裔的?这篇文章我给您详细聊聊。

两个技术上的细节

我先纠正一下技术上的细节:

首先,这不是一个法案,而是一条行政指令。只有国会才能立法,OMB 是一个行政部门。换句话来说,这个锅该由拜登来背,而不是国会。

其次,这次修改的主题不是「亚裔细分」。

「15 号指令」的正式名称叫《联邦种族和族裔数据维护、收集和呈现标准》(Standards for Maintaining, Collecting, and Presenting Federal Data on Race and Ethnicity)。如果你用 OMB 做关键词,搜索一下英语媒体的报道,大部分说的是联邦政府将采用新的标准来搜集族裔信息,没有哪家正经媒体的标题里提到亚裔。

事实上,如果一定要突出哪个族裔的变化和影响最大的话,NBCNPR半岛电视台, 都在标题里强调了 「西班牙和拉丁裔」、以及 「中东和北非裔」。这两大族裔,传统上来说都被认为是白人。

至少在英语世界里,如果您一定要给这次 15 号令的调整,加一个族裔的定语来修饰的话,那不是「亚裔细分」,而是「白人细分」。

15 号指令的来龙去脉

「15 号指令」最初发布于 1977 年,目的是为联邦政府提供种族和族裔数据,用于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家庭调查,以及各种联邦行政表格,比如福利申请表格等。制定这一数据标准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联邦政府有责任执行《民权法案》。15 号指令从 1977 年发布,到现在近 50 年,总共修订过两次:第一次是 1997 年,如今是第二次修订。

这次修订的准备工作从 2022 年 6 月开始,2023 年 1 月在《联邦公报》上发布和公示。OMB 的新闻稿说,他们「审阅了 2 万条公众评论、举办了近 100 场意见征询会」。这两万多条公众评论是有记录的 —— 如果您真想研究这事儿有多大的民意基础,并且有技术的话,可以考虑写个爬虫、抓取这些评论,做一点分析工作。当然,如果您是像我这样,不负责任地录个视频,打打嘴炮,随便翻几条就行了。

比如,搜索 Chinese 华人:

第一条评论作者叫 Fan Xiong,他说,「在 Covid 疫情期间,美国护士联盟发现,菲律宾裔护士的死亡比例过高。之所以能发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对护士的种族和族裔进行了更细致的统计分析,而不是把这些菲律宾裔护士笼统地归为『亚裔』。为了改善亚裔美国人的健康状况,有必要对种族和族裔的统计类别,进行更细分的划分,至少应包括东南亚、南亚裔和东亚裔。因为这些亚裔群体的内部有很大的差异性。」

他最后的建议是,「为了支持更多类似的研究,鼓励更完善的数据收集、报告和分析,避免在公共卫生实践和研究中忽视亚裔美国人,我们需要摒弃亚裔是单一群体的刻板印象,在 15 号指令的修订中剔除『亚裔』这个类别」—— 也就是说,以后就别统计什么亚裔了,只统计细分的日本人、菲律宾人、华人、韩国人等等。

第二条评论的作者叫 Jimmy Pan,自称是来自纽约的华人。他的建议是,在修订中更多地考虑地理和国家的来源,而不是种族和族裔,他的理由是,比如台湾人,虽然技术上来说是 Chinese,但由于中国和台湾的地缘政治关系,很多台湾人并不自我认同为 Chinese,如果只有 Chinese 的选项的话,他们可能会拒绝回答 —— 换句话说,他的意见貌似是应该增加 Taiwanese 选项。

2024 年谈 「亚裔细分」 和美国华人生活
2024 年谈 「亚裔细分」 和美国华人生活
今天一天里面,有三位客户询问我关于「亚裔细分」法案方面的动向。估计这又是因为中文网最近又有这方面的集中描述和渲染。我在这里统一说明一下,也写一下自己多年来的观察和想法。

走在联邦政府前面的州

联邦政府此次的行为仅为行政令,并非立法行为。因此,尽管进行了公示并征求了公众意见,但很难看到正反双方的辩论,以及不同党派和政客的明确立场。实际上,族裔细分这事儿并非只有联邦政府在做。

各州族裔细分统计状况:蓝色为已有相关法律;橙色为有支持和游说;白色暂无相关的立法或游说|图:civilrights.org

根据 2023 年 12 月的统计,已有 13 个州在族裔数据统计方面走在了联邦政府前面,通过了相关法案,采用了比 OMB 更细致的族裔分类,主要是加州、纽约等蓝州,但也有俄克拉荷马这样的红州。此外,大约有 20 个州尚未通过此类法案,但已有支持和游说活动,包括德州、阿拉巴马、田纳西等深红州。

相比行政令,各州的立法过程更为公开透明,我们能看到是哪些议员提案、谁投了支持票、谁投了反对票。那么,我们看看各州的立法记录 —— 到底是什么人在搞事情、是谁在搞「亚裔细分」呢?

谁在「分化」我们亚裔?

中文圈里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亚裔细分」是老美在清点华人,为了把华人关到集中营去做准备,就跟二战时对日裔那样。但是,如果你查阅各州的立法记录,就会发现,「亚裔细分」这个事情并不是老美在搞,而是亚裔自己要求的。例如,在亚裔细分辩论最为激烈的三个州——加州、纽约和麻省,许多支持此类措施的立法者和组织都是亚裔自己。

加州

加州的 AB 1726 法案由菲律宾裔州议员 Rob Bonta 提出,并得到了包括三名台湾裔议员在内的六名州议员的共同赞助:邱信福(David Chiu)、罗达伦(Evan Low)和丁右立(Phil Ting)。

加州亚裔细分法案由菲律宾裔州议员 Rob Bonta 提出;共同赞助的 6 名议员有 3 名是台湾裔

据加州政府的法案分析报告,有近 80 家组织支持该法案,这些组织不仅包括多个亚裔美国人和亚太美国人组织,还有东南亚和东亚裔组织,比如瑶族、苗族、高棉人、韩裔、柬埔寨、越南人,以及其他一些加州的组织、协会和高校。其中至少三家华人组织:

  • 旧金山唐人街公共卫生中心(成立于 1929 年)。
  • 华人权益促进会(成立于 1969 年)。
  • 华人健康组织联会(成立于 1985 年)。

相比之下,记录在案反对该法案的,除了个人之外,只有 8 家组织,看似都是华人组织,包括湾区业主协会、樱桃山华夏中文学校、美国华人平等协会、美国华人权利协会、埃尔克格罗夫华人协会、北大俄勒冈校友会、费城三州华人协会以及维纳斯中文学校。

从加州议会的投票记录来看,这个法案从一开始就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最终修订版本在参议院获得全票通过,众议院只有一票反对。这显示出在亚裔社区中,包括众多老牌华人组织中,对于族裔细分的支持几乎是一致的,而反对声音主要来自一些看似是一代新移民的华人组织。

纽约

纽约州的亚裔细分措施最初由孟昭文议员在 2011 年提出。孟议员出生并成长于纽约,是台湾裔,当时担任纽约州议员,后于 2012 年当选为联邦众议员,现任国会亚裔核心小组的第一副主席。

纽约州的亚裔细分法案多次被提出,2019 年提出的版本在州议院获得通过,但被当时的民主党州长 Andrew Cuomo 否决,理由是财政负担过重,州政府预算不足以支持这项措施。

2021 年,库默因性骚扰丑闻辞职后,民主党人霍楚继任成为纽约第一任女性州长。在她的任期内,台湾裔的州议员牛毓琳再次提出 A6896 号亚裔细分法案,韩裔议员 Ron Kim 也参与共同提案。

该法案在参议院以 53:10 的高票通过,得到了包括台湾裔参议员刘醇逸 John Liu、印度裔参议员 Kevin Thomas、伊朗裔参议员 Anna Kaplan 在内的多位议员的支持。反对票中,据我查看,全部为白人议员,未见亚裔议员反对。这一次,霍楚没有以州政府预算问题为由拒绝该法案,而是签署使其成为纽约州法律。

马萨诸塞州

麻省的族裔细分立法由议员陈德基(Tackey Chan)提出,他是美国出生的华裔,父母来自香港。自 2017 年以来,陈德基连续多年提出细分族裔数据的提案。虽然最初这些提案未获足够支持,但他坚持不懈,最终在 2023 年获得了足够的支持,使提案成为麻省法律。

奇怪的是,尽管在 2017 年和 2019 年期间有华人团体公开反对该法案,到了 2023 年,这些反对声音却似乎消失了。

从陈德基最初的提案到最终版本,法案经历了显著修改。最初的反对论点之一是不应只针对亚裔进行细分,如果要细分,则应包括所有主要族裔。最终通过的法案反映了这一点,具体的族裔细分如下

  • 亚裔分成 19 个 族裔,除了中、印、日、韩这些常见的国家外,还有老挝、柬埔寨、孟加拉、苗族、斯里兰卡等族群,另外,可能挑动某些人在曹营心在汉的中国人的神经的是,台湾和西藏,都跟中国人并列,单独细分统计。
  • 太平洋岛民被细分成 5 个族裔。
  • 黑人被细分成非裔、牙买加、海地、尼日利亚等 7 个族裔。
  • 拉丁裔被细分成墨西哥、波多黎各、古巴等 6 个族裔。
  • 白人被细分成德国、爱尔兰、英国、意大利、波兰、葡萄牙、法国等 7 个族裔。

总之,如果您觉得族裔细分的目的是清点华人、准备把华人关到集中营的话,要记住,不是「老美在清点」您,而是包括很多华人在内的亚裔兄弟在清点您。

美国族裔统计简史

美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是 1790 年,当时总共有 5 个分类:16 岁以上的自由白人男性、16 岁以下的自由白人男性、自由白人女性、其他自由人及奴隶。简单来说就是白人、其他自由人、奴隶。

1790 年美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分为三类白人、其他自由人、奴隶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普查的种族类别逐渐细化。到了 1820 年,人口普查表上新增了「colored」(有色人种)这一选项,指的是除白人、奴隶之外的 free colored persons(自由的有色人种)。

1850 年的普查进一步要求人们在白人、黑人和混血(mulatto)中做出选择。大约在同一时期,清朝动荡,天平天国成立,而加州发现黄金,30 万人奔赴加州淘金,其中就包括不少逃离战乱的中国人。淘金热结束之后,1860 年代,华人又参与修建了横贯大陆铁路。到了 1870 年代,美国经济萧条,就业机会减少,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怪罪廉价的华人,抢走了他们的工作机会。

1780 年第一次单独统计了华人,这是除了白人和黑人之外,美国最早单独统计的族裔(和印第安人一起)

在这种背景之下,1870 年的人口普查,第一次单独统计了华人。事实上,除了黑人和白人外,华人是最早单独统计的族裔,远远早于所谓的「亚裔」。到了 1882 年,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禁止中国人移民到美国。

大约在同一时期,在明治维新之后,大量日本人来到夏威夷和美国本土的西海岸。于是,到了 1890 年,人口普查第一次统计了日本人。同时,这一年也开始了白人细分,除了全白人、全黑人外,还增加了 1/2 白人(mulatto)、3/4 白人(quadroon)、以及 7/8 白人(octoroon)这几个选项。

1890 年,白人按血统纯正程度细分为 4 类

进入 20 世纪,更多地区的人移民来到美国,人口普查也开始统计这些人。1920 年的人口普查增加了印度人、韩国人和菲律宾人等选项。

1930 年的人口普查发生了两个显著的变化:

  • 第一:不再细分白人,什么 1/2、3/4、7/8 白人都没有了,但这并不是因为白人更团结了;相反,因为这时候开始流行「一滴血规则」,即只要你祖上有过一滴黑人的血液,你就是黑人。
  • 第二:添加了「墨西哥人」作为种族选项。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1930 年「墨西哥人」作为族裔单独统计,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此次 SPD 15 修订之前唯一的一次

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在很多场合的表格和统计数据里,白人有两种,一种是非拉丁裔白人、有时也简称白人,而另一种是拉丁裔白人?这个事情其实可以追溯到 1930 年的人口统计、以及墨西哥人的抗争和游说。

这一变化背后有其复杂的社会政治因素。当时的美国法律规定,只有白人才有资格成为美国公民。1935 年,一名联邦法官裁定,三名墨西哥移民没有资格获得公民身份,因为他们是墨西哥人,不是白人。

这个判决引起了很大的反弹,原因是,美国大部分西南地区,包括如今的加州、亚利桑那、内华达、犹他、新墨西哥等,都曾经是墨西哥的领土,美墨战争之后割让给美国。当时美国政府承诺,这些领地上的墨西哥人,将获得完整的公民权,如今你说墨西哥人不是白人、不能成为美国公民,这些人、以及墨西哥政府,都不干啊!

加州、亚利桑那、内华达、犹他、新墨西哥、德州西部等大片区域在美墨战争之前都是墨西哥领土|图:Upfront – Scholastic

当时,罗斯福总统推行睦邻政策,希望与墨西哥保持良好的关系。为了规避「只有白人才能成为公民」的法律限制,罗斯福总统指示联邦政府,将西班牙裔视为白人。此后,在国务院、人口普查、劳工部、以及其他联邦政府机构的统计中,墨西哥裔都视为白人。其他拉美群体也纷纷加入游说的行列,咱们拉美是一个大家庭,墨西哥人是白人,我们其他拉美裔当然也是白人。

如今,反「亚裔细分」的华人,喊最大声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单挑我们亚裔出来细分、你咋不去细分白人呢?其实现在白人也在细分,一会我们还会讲到;但是,在历史上,很少有人推动白人细分,原因很简单 —— 白人身份好使,没人想把自己从白人堆里挑出来;相反,只有人想尽办法把自己藏到白人堆里。

为什么会有人想要细分亚裔?

亚裔在美国被视为「模范少数族裔」,大家的刻板印象认为亚裔在智力和经济上都非常成功,尊重权威,擅长数学,但缺乏创造力等。然而,亚裔群体内部的差异实际上非常大。美国有超过 2200 万亚裔,他们或他们的祖先来自东亚、南亚、印度次大陆的 20 多个国家,讲超过 100 种不同的语言,无论是在肤色、外表,还是在文化、习俗、宗教和饮食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

经济方面,2019 年,美国亚裔家庭的中位收入为 8.6 万美元,远高于全美的 6.8 万美元中位数。但如果你看不同亚裔族群的数据,高收入亚裔主要归因于印度裔,他们的家庭中位收入高达 11.9 万美元,并且人口基数大,与华人在同一个数量级,属于亚裔中最大的群体。

表格:2019 年美国亚裔整体及各族群的中位家庭收入(美元)

亚裔族群中位家庭收入
印度裔119,000
菲律宾裔90,000
亚裔整体86,000
日裔83,000
华人82,000
韩裔72,000
越南裔70,000
全美整体68,000
苗族68,000
老挝人61,000
尼泊尔人55,000
缅甸人44,000
亚裔平均收入远高于全美平均水平,这主要归因于印度裔,并且极大地掩盖了很多亚裔族群收入并不高、甚至很低的问题|来源:Pew Research

印度裔收入高、基数大,这显著提升了亚裔的整体收入水平,掩盖了其他亚裔群体的收入问题 —— 例如,苗族的中位收入为 6.8 万美元,与全美持平;老挝人的中位收入仅为 6.1 万美元,尼泊尔人为 5.5 万美元,缅甸人更低,仅为 4.4 万美元,均远低于全美水平。尽管普遍认为亚裔收入较高,不需特别援助,但如果你是来自缅甸或尼泊尔的亚裔,可能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在教育方面,2013 至 2015 年的数据显示,美国的台湾人和印度人,近 75% 拥有本科学位,这一比例非常夸张。同样,由于印度人基数大,他们把亚裔整体的受教育程度拉高了一大截 —— 如果看亚裔整体的数据,约 50% 拥有本科学位,远远高于全美平均水平 30%。但是,其他亚裔群体如柬埔寨人、夏威夷原住民、苗族和老挝人的教育水平则相对较低,这些群体中只有大约 15% 的人拥有本科学位,远低于亚裔和全美的平均水平。

亚裔族群的受教育程度和需求差异很大|图:equitablegrowth.org

在健康风险方面,不同亚裔群体之间差异也很明显。华人、韩裔和越南裔的癌症风险远大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印度人、菲律宾人和日本人的情况则恰好相反。特别是印度裔,他们的癌症风险非常低,远低于全美和亚裔的平均水平,但他们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却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如果健康部门仅仅粗略地统计整个亚裔群体、甚至干脆只统计「所有人」的数据,就无法准确识别这些差异,也就无法提供有效的筛查和预防建议。

主要亚裔族群的健康风险不同|图:statenews

【2024/04/30 更新】这几天,大家可能都被《我妻之死》这篇文章刷屏了。作者是加拿大华人,妻子才 37 岁,很年轻,不吸烟,2023 年 9 月做了体检,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然而,仅仅两个半月之后,就因为肺癌四期去世了。

这篇文章、以及下面的视频里,我提醒了大家一件事:肺癌是美国女性致死率最高的癌症,是乳腺癌的 1.5 倍。通常来说,年轻、不抽烟的人群,肺癌的风险较低,但亚裔女性、尤其是华人,即使是从不抽烟,患肺癌的风险也是比较高的。我们怎么会知道这一点呢?也是因为研究人员针对肺癌人群做了更细分的统计,才发现有这个不寻常的现象。

最后,地缘政治也会影响身份认同。在前面讲 OMB 公示、征求公众意见时,我们就看到有华裔说,很多台湾人并不自我认同为 Chinese。按照近年来台海的形势,我觉得这很好理解。前段时间,有华人博主在美国跟台湾人搭话,叫人同胞,结果对方不高兴。我觉得,如果台海关系进一步恶化,甚至有一天爆发战争,中国和台湾成为殊死搏斗的敌人,作为一个中国大陆过来的人,我在美国街头遇到不认识的台湾人,别说认什么同胞,他不砍我一刀就不错了。

为什么不细分白人?

中文圈里反亚裔细分法的另一个常见论点是:「为什么单挑亚裔来细分?为什么不细分白人?你要什么时候白人也细分,我就同意亚裔细分。」

首先,前面说了,支持细分亚裔的其实是亚裔自己。你看马萨诸塞州的陈德基议员,从 2017 年就开始提案,要求亚裔细分,没通过就坚持不懈接着提,到了 2023 年终于被采纳;加州和纽约的情况也是如此,都是亚裔议员发起提案,并且所有亚裔议员都投票支持。对于这些支持者来说,「细分」对于各个亚裔族群来说是好事、是利益,你让他们去为白人争取细分,是有点南辕北辙了。

打个比方来说,有人在争取为穷人发救济食物,你却去问工作人员为什么单挑穷人发食物?你这是歧视穷人,而且我怀疑你是记录穷人信息,好把他们关到监狱里去,你什么时候给富人也发救济食物,这才公平,我才会信你。对于反对亚裔细分的人来说,这个比喻可能很奇怪;但对于那些争取细分的亚裔族群、以及亚裔议员来说,你让他们去给白人争取细分,确实是这么奇怪的一个要求。

其次,这一次联邦的 15 号指令,如果还有人问「为什么单挑亚裔来细分?为什么不细分白人?」这就有点张嘴说瞎话了,他们既不关注正经的新闻报道,也不看政策的公告和图示,一看到「细分」两个词就先给自己打一管鸡血,完全不理会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没有任何主流媒体报道指出这次政策调整是专门针对亚裔细分的。如果要说 15 号指令对哪个族裔的变化和影响最显著,那无疑是白人,或者说,是白人拉丁裔。

在过去的人口普查中,拉丁裔通常被视为白人,这主要是因为历史上只有白人才能获得美国公民身份。然而,拉丁裔与欧洲白人在经济、文化、社会和语言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那么人口普查时怎么办呢?查看 2020 年的人口普查问卷可以发现这一点。

  • 第 8 个问题,您的祖先是西裔、拉丁裔、或西班牙人吗?如果是的话,又可以选择,是墨西哥人、还是波多黎各、或是古巴人、或是其他地方。
  • 在回答了上面的问题之后,第 9 个问题才接着问,您的种族是什么?白人?黑人?印第安人?华人、印度人、越南人,还是其他亚裔、还是其他族裔?
2020 人口普查表,拉丁裔作为「来源地」在第 8 项单独列出,接下来第 9 项才问种族

所以,在 2020 年的人口普查上,拉丁人不是作为一个族裔,而是作为起源地单独列了出来。这就导致很多拉丁人,比如墨西哥人,回答第 8 个问题时,选择 「是的,我是墨西哥人」,然后在第 9 个问题,他们会莫名其妙 —— 我分明回答了我是墨西哥人了啊,你还问啥?那些不认同自己为白人的拉丁人,在这个问题统统回答 「其他种族」,不是白人、黑人、或亚裔。

这导致 2020 年的人口普查,有 5000 万人选择了「其他」族裔。这意味着,有整整 15% 的人口,联邦政府不知道他们的族裔是啥,在制定与族裔有关的政策的时候,就会缺乏相应的数据支持。

另外,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2020 年的人口普查,根本就没有一个直接的「亚裔」选项;亚裔已经被细分了 —— 列出了华人、越南人、菲律宾人、韩国人、印度人、日本人、查莫罗人、其他亚洲人、夏威夷人、其他太平洋岛民以及其他种族等多个具体选项。

2020 人口普查没有「亚裔」选项,而是把华人、越南裔、菲律宾、韩裔等与白人、黑人并列,是真正的亚裔细分

因此,如果您反对亚裔细分的话,其实您最应该反对的是 2020 年的人口普查。因为那次普查实际上已经对亚裔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与此相比,最新修订的 15 号指令在处理种族和族裔数据时更加合理。

具体来说,新指令改进了几个方面:

  1. 它没有像之前那样将拉丁裔单独标注为「起源地」,而是将拉丁裔与其他种族并列处理。
  2. 在亚裔分类中,不再将小的亚裔群体(如中国人、越南人、菲律宾人)与大的种族群体(如白人、黑人)并列,而是将亚裔视为一个整体,其中包括多个子分类,比如中国人只是亚裔下面的小分类。
  3. 考虑到他们与欧洲白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显著差异,新指令首次将呼声很大的中东和北非人作为独立的族裔类别列出。
  4. 甚至对欧洲白人后裔也进行了更细致的分类,包括德国、爱尔兰、英国、意大利、波兰、法国等。
  5. 总体的族裔分类现在更加统一,首先划分为七大类:白人、拉丁人、黑人、亚裔、印第安原住民、中东和北非人、夏威夷和太平洋岛民。每个大族裔下分又为六个小族群。如果您不在这 6 个小族群里,还可以手动填写。
修订后的 15 号指令将亚裔与白人、黑人等大族裔并列;各个大族裔下面按人口列出 6 个小族群、以及「其他」,标准更统一、分类更合理

前面我们说了,白人分为德、爱、英、意、波、法、其他;拉丁裔分为墨西哥、波多黎各、古巴、萨尔瓦多、多米尼加、哥伦比亚、其他;黑人分为非裔、牙买加、海地、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其他;亚裔则分为华人、菲律宾、印度、越南、韩国、日本、其他。新的这种统计标准在我看来是更合理的。

并且,在联邦层面,台湾人并没有从华人里分出去。一些走得更远的州,比如马萨诸塞,别说台湾,连西藏人也是单独统计的。

所以,如果您反对亚裔细分、反对将亚裔单独拎出来的话,其实 2020 年的人口普查才是真正将亚裔的小族群单独拎了出来,更新过的 15 号指令反而并没有把亚裔小族群单独拎出来,而是各个种族和族裔一视同仁。

政府会拿数据干坏事吗?

许多华人新移民反对亚裔细分的另一个重要担心,是怀疑政府会拿这些数据针对少数族裔,干坏事。

这个不用怀疑,政府只要有机会干坏事,一定会干的。所以监督和权力制衡才那么重要。数据是武器,可以用来做坏事,也可以用来做好事。警察有枪是否可能会用来做坏事?当然有这个可能,但解决办法不是禁止警察配枪,而是要想办法监督、制约。

如果您担心联邦政府用收集到的族裔信息来干坏事,比如说,用来降低亚裔孩子在藤校的名额,那么您更应关注并反对在大学录取过程中考虑种族因素的政策 —— 顺便说一句,如果您还不知道的话,在去年的哈佛案中,最高法院已经裁定您获胜了,您可以去喝一杯。

但是,即便是在亚裔内部,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是差别巨大的,前面我们说了,印度裔、台湾裔有 75% 获得了本科学位;中国人大约是 60%;这都远远高于全美平均。但是,一些小的亚裔族群,比如柬埔寨、夏威夷、苗族、老挝,只有 15%。你想和这些亚裔小族群绑在一起,让亚裔的大学录取率降低一些、看上去不那么高得离谱,这些小族群应该是不想和你绑在一起的。

而如果您害怕联邦政府知道您是华人之后,有一天会把您关到集中营去。我觉得,相比「不告诉联邦政府我是华人」,您应该积极参与反对排外、排华、民粹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活动。无论是在联邦还是地方层面,从政策制定到流行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应该表现出坚定的立场。

假如一个民粹主义领袖上台,在美国成功掀起了排华风暴、或者再次通过排华法案,难道您会因为「人口表上我填的是亚裔、政府不知道我是华人」就觉得自己安全了?如果您眼睁睁看着美国重新变成那个全国上下一起排华的国家,人口表上您选的是「亚裔」还是「华人」,大概是最微不足道的一个小插曲了吧。

生于湖南,求学于北京,先后在广东、北京、DC 工作。一代移民,生活在美东小镇。

Disclosure: We are an Amazon Associate. Some links on this website are affiliate links, which means we may earn a commission or receive a referral fee when you sign up or make a purchase through those links.

相关文章


Discover more from 美国攻略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Stock images sponsored by depositphotos.com | Skimlinks